1月21日,當義烏鐵路警方到她家中將她抓獲時,她一臉驚愕!
她驚呼:“我撿的手機,替他保管了那么久,沒要個1000、2000已經很客氣了,200塊他好意思嗎?”
民警問:“難道真的只是撿了一個手機而已嘛?”
她低頭不說話……
事情究竟怎么回事呢?
1月13日安徽的鄭先生到義烏鐵路公安報警,稱自己曾在火車上丟失了一部手機,回安徽老家補辦手機卡時,發現微信里的4000多元被洗劫了!

失主先生40歲,常年在義烏務工。去年12月17日,鄭先生從廣州上車,乘坐K512的硬臥到義烏。結果在火車上丟了一只價值1500元的手機。
“到義烏站后我下了車。臨近中午,我發現手機不見,便托朋友撥通了號碼。幸好手機被我上鋪的旅客撿到了,她讓我本人跟她聯系,說在忙,手機會還的。”鄭先生說。
過去了2天,鄭先生再次與“好心人”取得了聯系。
“她讓我加她微信,把地址什么的發給她,說把手機寄給我,我當時心想,還是好人多啊。”鄭先生說,“所以我主動提出要給她一筆手機的保管費,沒想到她開口要800元,我一開始的預想是給她200元。我說我手機才花了1500元買的,一下子要800元,我一個打工的,肯定覺得太多了。”
沒想到,一來二去雙方的語言開始升級,鄭先生對眼前的“好心人”產生了不滿,十幾分鐘的溝通最終成了斗嘴、爭執。
“好心人”也將鄭先生拉黑了。

今年1月初,鄭先生去補辦了手機卡,沒想到發現微信里面4000多元被洗劫了!于是1月13日鄭先生返回義烏,向鐵路公安報了警。
通過對車次、鋪位,以及電話號碼、資金去向等一系列信息進行研判,義烏鐵路警方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張某(女,38歲)并于1月21日在其家中一舉抓獲。
張某說:“微信拉黑后,我嘗試解鎖手機,沒想到鎖屏密碼竟是簡單的1234。打開手機后,我又發現手機微信內還有4000多的余額,便心生貪念……我感覺鎖屏密碼那么簡單,支付密碼也不會太復雜……”
結果,幾次嘗試后,還真的被她湊對了,當即4000多元的余額全進了張某自己的微信賬戶。
落網時,張某對自己的行為后悔不已,但她表示自己一開始確實準備物歸原主,要不是鄭先生先出言不遜,她也不會想要“報復”一下。

從法律上講,撿到他人物品拒不交還的行為涉嫌侵占罪。撿到他人丟失的物品物歸原主本是一件善舉,失主給予撿到東西的人酬金也是自愿之舉。若出現失物不還的行為,可以選擇報警。
目前,張某因涉嫌盜竊罪已被義烏警方刑事拘留。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記者陳鍇凱通訊員焦志強
值班編輯:董簫樂
(原標題:《義烏女子撿了只手機,索要800元不成出招報復!機主打開微信崩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