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新華社報道,日前,中共中央決定,任命易會滿同志為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免去劉士余同志的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職務。國務院決定,任命易會滿同志為中國證監會主席,免去劉士余同志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劉士余同志另有任用。 ????
易會滿成為第九任中國證監會主席。
不同于前幾任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的職業履歷中鮮有監管部門工作經歷。他自1985年開始就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從地方支行到省級分行再到總行,經歷了工商銀行的股份制改革、滬港兩地上市。
雖然在銀行業浸淫多年,但易會滿距離資本市場并不遙遠。他曾表示,跨市場金融活動滋生金融亂象,為監管帶來考驗,也曾提出民企融資難是難在流動性的壓力,并就此進行了實地調研。
出生業務第一線的易會滿,行事風格實干,曾表示要加快推進銀行資產證券化,帶領工商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求新求變。有證券行業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易會滿從基層做起實屬不易,希望在證監系統新的崗位上能多做實事。
談銀行股估值: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
身為工商銀行這一A+H股“宇宙行”的掌舵人,易會滿對銀行股頗有見解。
他在2018年11月出席第九屆財新峰會時曾提到,要從三個角度來看銀行業估值。
第一,要全面客觀地判斷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跟發展預期,盡管有挑戰,但中國經濟在全球增長勢頭最快之一的大趨勢不會變。
第二,要全面判斷金融科技對實體金融的影響。兩者之間應該是各有定位,優勢互補,是通過合作來共同推動金融業的創新發展,不管何種形態,尊重金融規律是硬道理,違反規律肯定受到懲罰。
第三,要全面客觀判斷資本及資產質量、凈息差等商業銀行經營的核心要素,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分析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談金融開放:不停頓、不止步
易會滿曾表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金融市場的開發與資本市場的開發可謂一脈相承。對于對外開放,易會滿認為,當今世界正經歷新一輪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要持續放開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談金融監管:亂象帶來考驗
易會滿曾在2017年指出,當前各類跨境、跨界、跨市場的金融活動在推動金融發展和創新的同時,也滋生了一些金融亂象,為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考驗。
一些傳統的觀察視角、統計工具和管理手段開始失靈,金融數據的部門性特征較為明顯、數據覆蓋面不全和口徑不一致等問題也日益凸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策研判、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的效果。
易會滿建議,為全面真實反映金融整體運行狀況,需要建立一張金融業的超級資產負債表。
談居民儲蓄:要推動直接融資發展
2018年3月,易會滿提出,2010年以來我國居民儲蓄率持續下降的現象值得關注。
他認為,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第一,要回歸資管業務代客理財的本質。第二,要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背景下各種金融行為的規范,第三,要加快推行銀行資產證券化進程,完善配套政策,盤活信貸存量,增強資產的流動性,推動直接融資發展。
談貨幣基金:建議正本清源
易會滿曾表示,貨幣基金形式各異,有的具有投資和支付的雙重功能,有的互聯網平臺無牌經營,高杠桿、高收益、高風險,一般消費者無從識別,建議進一步正本清源,把握金融服務的實質和技術發展的本質。
他還指出,理清貨幣基金的真正屬性和工作邊界,杜絕監管套利,強化持牌經營,控制杠桿,嚴格流動性管理,引導規范發展。堅持商業銀行在金融資產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發揮資本金金融和社會投資者的作用。
談民企融資:難在流動性壓力
2018年9月,易會滿前往浙江杭州和紹興,實地走訪調研普惠金融,特別針對小微企業及民營企業融資服務工作進行了調研。
不久后的2018年10月30日,易會滿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談起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他表示,民企融資難,不是難在銀行體系的斷貸壓貸,而是難在流動性的壓力。民企融資貴,不是貴在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的渠道,而是貴在各種新金融、類金融、民間融資等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