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8日消息(記者潘毅 王成林 何偉奇)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深化財稅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五年來,財稅制度改革不斷縱深,營改增、個人所得稅等財稅體制改革深入實施。
推進營改增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以結構性減稅促進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點”。廣東從2012年11月起實施的營改增試點工作,打出一套“優低減快”的組合拳。
廣東省稅務局副廳級干部方佳雄介紹,在地方稅收權限的范圍內,廣東按照能低則低、能減則減、能快則快的思路,研究提出了七項具體措施,具有“國家政策最優、稅收政策最低、繳納增值稅能減則減、落實降稅減負政策最快”四個方面的特點。
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也在2018年邁出實質性步伐,24年國稅地稅分設格局正式成為歷史。根據改革方案,改革主要內容就是合并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劃轉社會保險費和非稅收入征管職責,構建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征管體系。
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開啟了新時代中國稅務新征程,數億納稅人、繳費人也在2018年收獲了滿滿的改革紅利。2018年的國慶假期后,不少拿到工資條的員工發現,自己工資“漲”了。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司長羅天舒說:“我身邊的同事們也都紛紛在曬自己的工資條,大家能夠切實感受到減稅的紅利。我們進行了測算,總的來看,中低收入納稅人減稅幅度比較大。”
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健全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科學的、可持續的財政制度。農業大省山東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成立農業擔保機構,為涉農項目提供擔保時,承擔80%的貸款風險。
中國工商銀行無棣縣支行行長李杰表示:“大部分小微企業可抵押資產比較少,而且尋找落實符合條件的擔保人也比較難,省農擔公司和省工商銀行的合作,為我們開辟了一個新的通道。”
同時,這種政策性擔保機構收取不超過1.5%的擔保費,維持項目運轉。
五年來,山東通過整合擔保、再擔保、農業、科技等國有擔保公司,組建山東省融資擔保集團,幫助實體企業解決了融資擔保難題。同時,變財政專項資金為引導基金,放大財政資金的撬動能力。
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表示,2019年將在“提效”上發力,發揮好財稅政策的結構性調控優勢,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增加對脫貧攻堅、“三農”、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等領域投入;該減的支出一定要減下來。要將預算績效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執行全過程,更好推動政策落地見效;繼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將難以支出的長期沉淀資金一律收回,統籌用于亟需資金支持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