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1月30日通報2018年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情況,通報介紹,總體上看,專項行動順利完成。
2018年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主要任務是組織對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省份地市級水源地排查整治,共涉及31個省(區、市)276個地市1586個水源地的6251個環境問題。
環境部介紹,截至2018年12月31日,除9個問題因冬季施工難度大或實際工程量大等因素仍在整治外,其他6242個問題已完成整改,任務完成率99.9%,有力提升了涉及5.5億居民的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水平。31個省(區、市)累計投入資金410.77億元,完成了3740家工業企業搬遷治理,對1883個排污口和2070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施關閉取締,拆除違法建筑579萬平米,對穿越水源保護區的1266條道路橋梁進行了應急防護設施建設改造,規劃建設了145個新水源及輸水管道1366公里,大力推進了水源地清理整治和規范化建設。完成涉及33萬戶居民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新建污水處理站2998個,配套建設污水管網3450公里,實現生活污水垃圾無害化收集處置,既有效解決水源地環境風險問題,又推動提升了群眾生活質量。
通報認為,2018年水源地環境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預期目標:一是大量歷史遺留環境違法問題得到徹底清理;二是飲用水水源地重大風險隱患得到總體消除;三是水源地環境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四是全社會水源地保護良好氛圍明顯增強。
下一步,環境部將繼續做好水源地環境整治工作:一是繼續對2018年未完成整治問題加強督查,對仍在整治的8個延期問題緊盯不放,確保按期完成任務。二是全面部署推動2019年縣級水源地整治,對2018年整治情況進行“回頭看”,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三是進一步加強分類指導,幫助各地開展水源地精準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