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6日消息(記者焦瑩 張明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磚機,2019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為使廣大消費者歡度新春、放心消費,中國消費者協會結合節日特點作出了一系列消費提示,今天來關注銷售廣告不誠信。
2018年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流量不限量套餐”廣告,因為對消費者造成嚴重誤導,受到用戶的質疑,被指屬于虛假廣告。中消協提醒,銷售廣告不誠信,消費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18年,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多款“不限流量套餐”紛紛強勢上線,主打“不限量”的噱頭,其用戶量一路激增。然而,不限量套餐宣傳時大寫的“不限量”和小寫的“限速”,讓很多用戶感覺到了不對勁。說是不限量套餐,可是通常用完20G流量后就開始限速。
沈陽市民王先生說:“我對流量需求比較大,感覺不限量就可以隨便用,很方便。四月份的時候我發現,看電影的速度會減慢,也沒有太多的提醒,可能夾雜在各種條款里了。像通知、辦公軟件的App都在手機上,得不到最新的通知,耽誤我很多事。”
合肥市民錢先生說:“我4月份辦了一個198元的不限流量套餐,用到月中的時候移動給我發了短信,提示我流量已經到達限額的20G,之后只有2G網絡可以用,網速很慢,信號不好。當時辦理的時候,業務員根本沒有和我說20G限額的事情。”
流量套餐在廣告宣傳上所暗藏的“坑”,還不止限速這一個。河南信陽市民項先生辦理了一個流量不限量套餐,事后才發現不限量只針對特定軟件,但工作人員當初并沒有明確說明。項先生表示:“這個聯通的卡我用到后來發現不是不限量的,因為后來我去交錢,還交了一部分流量費。經過咨詢才知道,這個聯通卡只針對騰訊旗下的一些軟件不限量,其它產生的流量照樣還是收費的。”
安徽蕪湖市民孫女士說:“面對五花八門的流量套餐廣告和紛繁復雜的附加條款,倘若沒有火眼金睛,難免掉坑。有的是省內不限流量,有的是全國不限流量,價格都在一百多。細問才知道有很多附加條件,比如必須新入網,老用戶不參加活動,但廣告宣傳上只寫了不限流量。”
在標明全國流量“不限量”的同時,又設置“達量限速”的種種條件,“不限量”算不算是虛假宣傳?泰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凌建豪分析指出,不能這樣宣傳,因為它的宣傳和實際做法不一致。如果以不限量進行宣傳,可能涉嫌虛假宣傳。
針對電信運營商“不限量”套餐內含隱藏限制條款等宣傳問題,2018年6月,工信部相關司局組織召開會議,明確要求運營商規范宣傳。在被工商認定為虛假廣告、遭消協質疑、工信部也點名批評勒令整改后,2018年10月,重壓下的三大運營商叫停了“不限量套餐”的說法,改頭換面后亮相的是“暢享套餐”等。
中消協法律與理論研究部主任陳劍指出,《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雖然這個廣告說了流量不限量,但是沒告訴消費者達量限速。這是一個不全面的信息,存在一定的虛假、誤導成分在內。
中消協提醒,《廣告法》還明確了虛假廣告的幾種類型,一旦廣告用語宣傳觸及這些法律紅線,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如果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不僅廣告主要受到處罰,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比如設計、代理廣告的這些人還要向消費者先行賠償;如果不能夠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消費者可以要求他們先行賠償。
原標題:[新年消費寶典]銷售廣告不誠信 如何避免被誤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