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一場記者會,多名政協委員接受記者提問,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脫貧攻堅、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全國政協常委、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接受采訪時,談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問題。
李偉首先提到,要著力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防治的各項行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對當前中國來說,不同的地區或者不同時間段,應該有重點、有區別。但是從當前中國大氣、水、土壤污染的現狀和程度看,我感到強化防治刻不容緩,而且是全方位的立體戰。所謂全方位的立體戰,形象地說,就是要上天,要入地,要下河,要登山,要入海,要上島,這是形象的比喻。
“所以說要著重強調統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三大保衛戰要有分工,但是更需要統籌。” 李偉認為,大氣污染的防治治理,要著重對京津冀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的秋冬大氣污染的綜合治理。前年、去年,京津冀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各項指標該上升的上升、該下降的下降,但是今年1月到3月的數據,可見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艱巨性和反復性。
對于水污染的治理,李偉認為要側重于水源地的治理、黑臭類水體的治理以及飲用水安全的治理,另外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保護,也應該作為一個著力點。
在土壤治理方面,李偉認為要著重扎實做好土壤環境的監測、調查和統計工作,真正摸清底數,有利于因地施策、科學施策,土壤污染地區差異很大,土地污染各種程度都有,不摸清底數,很難對癥下藥。
李偉建議,要加大對與大氣、水、土壤污染緊密相關的一些重點治理,比如“垃圾圍城”、農村環境等問題。“在中國,農村種植方面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農藥和化肥的過度投放,這個治理很重要。”
李偉說,要著力營造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合規排放、大眾綠色消費,各盡其責、良性共進的社會關系。
“首先政府要強化法制理念,尤其在體制機制上加強法規建設,提高政府監督的能力和效果。要通過依法、透明、專業、可問責的政府監管,來促進企業能夠遵守環保法規。同時大家反應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怎么能夠保障企業的公平競爭?”
李偉認為,要著力為企業履行環保責任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學可循的減排機制和標準。另外,要著力引導廣大民眾自覺樹立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的新理念,還要動員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環保的各類活動,逐步形成一個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污染防治攻堅戰我們要盡力而為,但是也要量力而行。” 李偉說,要關注在污染攻堅戰的過程當中,一些措施可能會對一些特定的群體和少數企業產生短時間的影響,所以為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對這一部分的特殊群體和企業,要做好生活保障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
李偉建議,在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過程當中,要嚴格規范涉及公眾利益的政府行為,廣泛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盡可能耐心細致地多做政策宣傳和言情說理工作,爭取得到人民群眾更廣泛的支持。
原標題:全國政協常委李偉:污染防治是場立體戰,要上天入地下河入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