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山東磊石成鑫機械(www.530440.com)從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獲悉,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李秉記向大會提交了《關于以“飛地經濟”助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更大區域協調發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介紹說,2017年6月,國家八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飛地經濟”首次正式得到國家層面的肯定,要求發揮不同地區比較優勢,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要素自由有序流動,加快統一市場建設,完善發展成果分享機制,為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作出新貢獻。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深化區域合作,有序發展“飛地經濟”,促進泛珠三角區域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形成梯度發展、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協作體系。
《建議》分析了發展“飛地經濟”模式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廣東省也存在不平衡不協調的突出短板,由于粵東西北地區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營商環境等方面與珠三角差距較大,產業發展仍較落后,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發展差距大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中,對廣東提出了要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的要求。自1996年以來,廣東不斷探索珠三角對口幫扶粵東西北地區的形式,其中深汕特別合作區以飛地經濟模式探索跨區域產業合作取得較好的效果,最近廣州、清遠兩市借鑒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成功經驗,探索建設‘廣清特別合作區’。深汕特別合作區飛地經濟模式的亮點在于體制機制創新,打破行政區劃和屬地管理的束縛,由深圳市全面主導建設發展,合作區GDP納入兩市統計,到省一級再扣減重復部分,這種模式有利于調動合作雙方的積極性,有利于發達地區營商管理模式在合作區更有效實施,有利于雙方長遠合作。”
李秉記代表在《建議》中提出了加快發展“飛地經濟”助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更大區域協調發展的具體建議。
一、探索推廣“飛地經濟”合作,進一步優化產業共建合作模式
建議在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其他產業共建園區推廣飛地經濟模式,由珠三角幫扶城市主導園區建設、招商及運營,以發達地區的管理經驗帶動粵東西北地區營商環境的提升;加強對產業共建園區的規劃和引導,推動珠三角地區產業鏈延伸、對接、融合到粵東、粵西地區,與當地原有產業聯動發展,形成具開放活力的產業鏈,以合作共建帶動粵東西北地區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發展。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基礎上,適時推廣飛地經濟經驗,推進廣東省與對口幫扶省份產業幫扶采用跨省飛地模式,GDP計算方式可借鑒深汕特別合作區,分別計入幫扶雙方省份,國家層面核算時再扣除重復部分。
二、以“飛地經濟”模式推進沿海經濟帶一體化發展
建議在廣東省沿海經濟帶中目前發展較為薄弱的支點城市汕尾、陽江、揭陽沿海地區建設沿海經濟產業園區,作為珠三角核心城市的飛地,發揮珠三角核心引領作用,促進沿海經濟帶一體化建設。科學規劃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的臨港產業體系,與汕頭湛江兩個重要發展極銜接,通過沿海高鐵、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將沿海各港口城市串珠成鏈,形成相互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在此基礎上,逐步將粵港澳大灣區飛地對象拓展到福建、廣西,與海峽西岸、北部灣沿海經濟梯次分工,聯動發展。同時,建議在河流、沿海污染治理等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等方面探索推廣跨行政區域合作模式,達到共建共治共贏。
三、大膽嘗試“飛地經濟”模式,大力推動粵港澳深度合作
在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為了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飛地經濟”模式不失為一個好的突破口。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飛地經濟”更是解決其土地問題的重要辦法之一。珠海橫琴已作出有益探索,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政府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建議探索設立開放程度更高、營商環境國際化、服務貿易要素無障礙跨界自由流動的粵港澳飛地合作平臺,如在廣東珠江西岸欠發達地區劃定一塊區域作為“飛地”,通過共同規劃、合作開發甚至以香港或澳門開發為主,共同管理和運營,實現緊密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吸引港澳高校、研發機構、高新企業落戶園區。同時,建議國家授權粵港澳飛地合作園區內借鑒香港或澳門的市場運作管理乃至社會管理經驗與模式,打造粵港澳深度合作平臺。
四、通過“飛地經濟”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據統計,粵港澳大灣區土地開發強度多數在30%以上,部分地區超50%,土地供給緊張,2014-2017年珠三角九市平均每年供應工業用地較2010-2013年下降27%,用地成本也較高。為此,建議通過飛地模式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土地供給問題,把用地需求量大、土地產出率低、但又是社會發展必須的一些工業企業、糧食儲備、食品加工、甚至教育產業以飛地的形式分區設置,將占地量大的生產基地設置在粵東西北甚至延伸到泛珠三角地區,其他一些功能保留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粵東西北、泛珠三角區域形成產業鏈上下聯動配套,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土地的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