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中國之聲連續報道了“河南周口鄲淮一級公路開工五年未修通”一事。記者調查發現,該項目僅銀行貸款已投入6億元,目前項目“爛尾”,部分銀行貸款疑似被投資方套走。
報道后,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相關力量對報道中涉及的問題展開調查。此外,周口市政府還提出5條整改措施,要求相關部門妥善解決鄲淮一級公路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具體項目回購方案,督促項目公司盡快支付拖欠的工程款。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各方面進展順利,預計鄲淮一級公路明年就可以通車。
鄲淮一級公路是河南省“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公開資料顯示,這條公路設計路線長50多公里,概算總投資9.43億,2011年底應該竣工。但這條路到現在都沒有通車,開工五年來,項目建設時斷時續,目前已全面停工。
記者調查發現,銀行已為這條路投入6億貸款,但工程進度只完成總工程量的一半。項目公司不僅拖欠施工單位9千多萬工程款,且有6千多萬履約保證金沒有退還。多位知情人稱,至少上億貸款沒有專款用于修路,而是以工程款的名義,通過施工單位的賬戶,轉入投資方個人名下。中國之聲的報道后,周口市主管交通的副市長王田業承諾,將對報道中涉及的問題嚴肅查處。
王田業:我給你這樣保證,我們實事求是地認真地進行查,行不行。
目前,周口市政府已責成周口市農村信用聯社對貸款發放情況、資金專款專用情況進行核查;責成周口市公安局經偵部門對是否存在資金套取情況進行調查。
周口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哲透露:政府也要求公安經偵部門來介入,包括核查一些資金發放的情況,包括資金使用的情況,這項工作已經開始了。他們到鄲城農信社、項目公司,他們分幾個組,開始著手進行調查了。
據介紹,周口市政府已經和投資方北京賽德投資有限公司取得聯系,要求他們迅速采取措施,積極整改,確保項目于2015年8月底全面復工。根據周口市政府當初和投資方簽訂的《投資框架協議》,這條路屬于經營性公路,按照BOT模式建設,就是政府和私營機構簽訂協議,由項目公司融資建設,在協議期限內經營維護,取得合理利潤,協議期滿后將所有權無償移交給政府。
盡管當地政府對投資方的資金實力做了考察,但開工后投資方還是因資金投入不足,數次停工。目前,每停工一天,其產生的復工成本和按月計算的銀行利息,都在相應增加。此外,受國家取消二級收費站,限制一級收費站建設規模的政策影響,這條路建成后是否還能收費,目前已成未知數。
王田業說:省政府如果是批復了鄲淮一級公路不再設置收費站,我市將成立鄲淮一級公路政府回購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回購方案。
周口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哲說,如果最終項目回購,相關部門會和項目公司把賬目算清楚。
劉哲:要由相關的部門組成一個組織,對項目公司實際資金投入財產的多少,帳目我們在公路上投資多少,可以委托咱們社會上的這個財務租賃公司進行給他們財務狀況進行評估,評估以后由政府審計部門對審計報告進行審計,根據施工單位實際投入的工程款的多少,我們來進行認定。
劉哲還介紹說,這條路的現狀已經引起河南省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接下來會加大項目建設的推進力度,如果進展順利,這條路明年就會通車。
劉哲:省里的有關部門也在積極關注,協調有關部門積極地往前推,項目復工應該很快。如果動起來的話,鄲城境內今年可以完工,淮陽境內明年能夠完工。
有關事情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記者管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