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城市轉型問題自1997年河南平頂山第一次礦業城市發展論壇面向全國礦業城市提出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下,在全國礦業城市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重要進展。為了進一步推進礦業城市轉型工作,本文擬從階梯式發展論這個角度就有關礦業城市轉型問題談點認識和意見。
階梯式發展論的基本觀點
階梯式發展是指客觀事物隨時間從一個臺階躍進到另一個臺階的發展。階梯式發展在空間上表現為臺階性,在時間上表現為階段性。
階梯式發展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客觀現象。如,自然界由無機世界向有機世界的演化和從猿到人的進化;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五種社會形態依次更替的社會發展;國家經濟建設以“五年計劃”或“五年規劃”為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向前推進;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上下樓梯、登山健兒以一個營地、一個營地的分階段地向上攀登,還有階梯式電價、階梯式水價、階梯式燃氣價等等。
階梯式發展論不僅是客觀物質世界運動和人類主觀認識運動的重要形式,而且反映了人們的認識來源于實踐的客觀規律,以及認識對于指導實踐的能動作用,從而也體現了存在決定意識和精神對物質反作用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階梯式發展論認為,發展不是直線型的前進運動,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運動,發展是不平衡的,不平衡是發展的普遍規律。
階梯式發展論認為,發展是一個過程。過程是由緊密相連而又具有不同質的幾個或若干個階段組成的。發展則是通過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量變和質變而邁上一個又一個新的臺階。
階梯式發展論認為,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都是要劃分階段的。這就要對過程進行科學的階段劃分。而階段的劃分既要考慮階段之間的聯系,又要分清各個階段之間質的區別。如果每個階段時間跨度太大,未知因素就多,就不易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如果階段時間跨度太短,就可能耽擱時間,影響客觀事物的發展。
階梯式發展論認為,推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既要有總體目標,又要有分階段的具體任務要求,要準確地把握每一個階段的性質,弄清每一個階段的任務,在此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措施,一步一個臺階地推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階梯式發展論認為,跨越式發展是客觀物質世界運動的又一種形式,但相對階梯式發展來說,是局部與整體、個別與一般的關系,是階梯式發展的一部分。發展的客觀規律總體上是要分階段地循序漸進的,階段可以通過創造各種主客觀條件來縮短,但實現有限度的跨越是有條件的。比如,人們上樓梯時,若想一步跨上幾級臺階,就需要身材高大、體力好才行。不顧主客觀條件試圖省略和跨越階段的做法都會違背客觀規律,在認識和實踐中出現盲目性和偏差,甚至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20世紀50年代,人們不顧現實條件,不切實際地跨越歷史階段,企求早日吃上共產主義大鍋飯,最終遭受嚴重挫折就是一個沉痛的教訓。
階梯式發展論還認為,階梯式發展在方向上,可以是依次向上呈階梯式發展的,就像上樓梯和航天工程那樣;階梯式發展在方向上,也可以是依次向下呈階梯式發展的,就像蛟龍號探海工程和探索地球奧秘的深鉆工程那樣。兩種階梯式發展,都是在向前發展。
礦業城市轉型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
礦城的轉型目標是建設成“礦竭城榮”的生態型城市。礦業城市是因勘查開發礦產資源而興起和發展起來的城市,是歷史的產物。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采出一點,就少一點。礦業城市所擁有的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為了避免“礦竭城衰”,就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非礦產業,推進城市轉型,以謀求“礦竭城榮”和可持續發展。認識到這個客觀規律,我們就要遵循這個規律。礦業城市處于任何一個發展階段都有一個面臨或即將面臨的轉型問題,即使在城市發展處于成熟期甚至成長期時,也要未雨綢繆,思考一旦礦產資源枯竭,城市該如何持續發展。
就礦業城市的轉型路徑而言,按照階梯式發展論的觀點以及礦業城市轉型的進展情況,礦業城市轉型過程可以劃分為5個階段,即單一礦業經濟型城市-礦業經濟主導型城市-多元經濟型城市-綜合經濟型城市-文明和諧生態型城市。
第一階段,為礦業城市發展的初始階段。這時,礦業城市為單一礦業經濟型城市。這類城市中的礦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約占90% 以上或更多一些,其轉型還未起步或剛剛開始起步。第二階段,為礦業經濟主導型城市。這類城市的轉型正在進行,非礦產業有一定分量,礦業的比重在下降,但礦業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仍占60%或更多一些的主導地位。第三階段,為多元經濟型城市。這類城市已經形成幾個與礦業產業平起平坐的非礦支柱產業,礦業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第四階段,為綜合經濟型城市。這類城市中非礦產業已占絕對主導地位,礦業經濟處于無關緊要的地位。而轉型的最終目標,就是把礦業城市建設成為“礦竭城榮”的文明和諧生態型城市,這是礦業城市轉型第五階段的任務,也是黨的十八大給我們提出的要求。
礦業城市轉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礦業城市轉型之所以漫長而復雜,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尋找、發現與培育替代產業,用非礦產業替代礦業產業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再一個因素是,解決礦業城市歷史遺留問題,諸如完成廢石、廢水、廢氣“三廢”問題和塌陷區等地質災害問題的治理、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棚戶區改造等都非一日之功。由于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礦業城市從礦業一統天下的單一礦業型城市,到礦業主導型城市,再到多元經濟型城市、綜合發展型城市和生態型城市,沒有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是不可能的。
礦業城市轉型的核心問題,是產業結構轉型。由于礦業城市原有產業結構單一,在可采資源逐漸減少之后,城市經濟就隨之滑坡,從而帶來一系列問題,所以要采取措施發展替代產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轉型。產業結構轉型既要調整礦業與非礦產業比例,提升非礦產業比重,又要優化一、二、三產業的比例關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隨著非礦產業量的積累,以及其在整個產業中所占比重增加到一定程度,礦業城市的性質就會發生質的改變,就會呈階梯式,由一級臺階躍上另一級臺階。從哲學意義上講,礦業城市轉型過程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礦業城市發展非礦產業,要因地制宜。發展非礦產業既要積極發展現已存在的可能具有優勢的非礦產業,努力將其做大做強,也要積極尋找、發現、培育新的具有發展前景的替代產業。比如,焦作市充分利用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產業,2013年旅游綜合收入233億元,相當于地區GDP比重的13.6%。阜新市利用原有農牧業較好的基礎,以及臨近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優勢,把皮革產業作為一個新興替代產業,加以培育發展。據2013年11月11日《人民日報》報道,近4年來,阜新市大力開展皮革開發區建設。2012年,開發區共生產 2000萬標張皮,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并規劃未來建設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擁有30萬人口、制革生產能力達到 3000萬標張皮、約有342億元GDP的現代皮革城。此外,棗莊市的旅游資源也相當豐富,如臺兒莊古城,通過發展旅游經濟,一年旅游收入據說就有10多億元。
礦業城市轉型,不能排斥礦業的發展。發展非礦產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轉型,不等于不要礦業產業。相反,只要有資源可供開發,就應發揮礦產資源優勢。這既可以延長礦山的服務年限,有利于職工生活穩定和社會穩定,還可以為發展非礦產業爭取時間。所以,礦業城市要盡可能加強老礦山深部和周邊地區的就礦找礦,挖掘老礦山的資源潛力。比如,安徽省淮北市就辯證地提出這樣一個口號——“做強煤老大,做小煤比例”,爭取到“十二五”末,使煤電化產業和其他產業年銷售收入各超過1000億元。目前,淮北市非煤產業占工業比重由2007年的26.39%提高到2011年的57%;煤電化產業占全市工業比重從2007年的70%左右下降到2011年的37.8%。與此同時,山西晉城市也提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目標。
踐行階梯式發展論的幾點要求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礦業城市轉型也是永無止境的。即使在形成綜合性發展城市之后,礦業城市已不再是原有意義上的城市,但作為城市還要發展,而且應向更高水平的城市轉型,把原來的城市建設成為文明、優美、和諧的生態城市。這也是黨的十八大向我們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
為了繼續推進礦業城市轉型工作,在運用階梯式發展理論指導礦業城市轉型工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遵循客觀規律推進轉型。轉型是礦業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客觀規律,所以每個礦業城市不管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礦業開發達到什么程度,都要積極主動地謀劃與推進城市轉型,以避免“礦竭城衰”,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二,從實際出發推進城市轉型。每個礦業城市對目前所處的階段性質、轉型程度都應做出準確的判斷,并根據所處階段的特點,從實際出發,制定下一步的轉型總體規劃以及實施這個規劃所應采取的方針、政策和措施,明確提出每個階段的任務。
第三,科學地對未來轉型過程進行階段劃分。根據城市轉型總體規劃,合理劃分小的階段,明確提出各個小階段的具體任務、實施步驟和政策措施。而焦作市就是這么做的。據相關媒體報道,焦作市新市民社區建設規劃就是分4個階段逐步推進的,2014年8月底前為第一階段,該市將完成新市民社區的確定工作,并制訂實施方案,完成新市民社區住宅樓的規劃、土地等相關手續的辦理,到年底全面開工建設;2015年年底為第二階段,計劃要求全面完成住宅樓建設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2016年年底為第三階段,計劃要求實現農民入住;2017年年底為第四階段,計劃要求完成對所有置換宅基地住房的拆遷、復耕和科學有效管理。
第四,扎扎實實推進轉型工作。每個礦業城市在每個小階段的任務要求和政策措施明確之后,就要將其扎扎實實地不斷推進,在轉型過程中,要認真實踐,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工作,促使城市轉型與發展順利地從一級臺階躍上另一級臺階。
第五,要勇于創新。礦業城市要從各自實際出發,大膽進行創新,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每一個階段工作,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每一個階段的任務,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六,要善于反思。在轉型過程中,特別是完成一項工作或完成一個階段的任務之后,礦業城市都要對前一階段的任務完成情況和每一項工作情況進行認真反思,認真地總結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謀求通過對前一階段實踐的反思使認識水平能上一個新的臺階,并以新的認識來指導新的實踐,就是說,要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把城市轉型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